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一下康軒數學>18以內的加減(2)

<1-2比較型加法教材分析>
課本分為兩種題型
第一種題型未知數比已知數多,求未知數--->這部份是上一節課重點


第二種題型一對一配對後,多出來,求未知數---->這一節重點




<教學目標>
1.熟練題型
2.能用自己的話解釋算式

<教學流程>

1.複習上一節,並請小朋友說出重點


2.佈題A


3.學生開始解題,寫在小白板

看似寫對了,但還是要每位孩子上台說說看自己怎麼想的

4.發表





這部份是確認孩子能夠依照題意,畫出題意並寫出算式

5.佈題B,再請小朋友寫出被加數、加數代表的的意思



6.開始發現孩子的盲點


8+9=17
8到底代表8位小朋友還是8塊蛋糕
9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說出是多出9塊蛋糕







全班6位孩子,只有一位寫對



我們開始討論,到底是8個小朋友,還是8塊蛋糕
老師提醒從單位來看,8個小朋友可以加9塊蛋糕嗎?(因為不同類,所以無法相加)
那這個8到底代表什麼呢?
回到題目來看,並對照小白板的圈圈
題目說"有8個小朋友,一人拿一塊蛋糕",看看小白板"蛋糕"旁邊的圈圈一對一畫了8個圈圈,
所以是表示一人拿一塊蛋糕,八個人總共拿了8塊蛋糕
8塊蛋糕才能加上多出來的9塊蛋糕總共17塊


7 .請錯誤的孩子回去用紅筆訂正

 這個孩子還不懂意思,再叫來旁邊解說後,回去訂正。



這位寫得最完整


8.佈題C


9.請小朋友解題,並來跟老師個別解說

結果發現,孩子對於衣架、衣服,到底哪個比較多,會搞混
原來孩子閱讀題目時,太過草率,只唸一次,就開始畫圈,開始寫算式,沒有好好思考
個別指導後再回去訂正,確認都會了











這位還要再做補救,題目意思搞不清楚。

<教學省思>

1.低年級教算式要常常讓孩子說出被加數、加數代表的涵義,才會是真正了解。
2.發表、討論、復述是很重要的過程,目的在於一再確認孩子是否真正了解。
3.兩節課教3題,真的很花時間,不過,教學不是講求效率,慢慢教慢慢滾出數學概念雪球,剛開始比較慢,但我相信一切是值得的。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一下康軒數學>18以內的加法(1)

教了十多年的低年級
發現課本編排慢慢在進化
1.以前18 以內的數加減合在一個單元
這學期開始發現
課本編排分成兩單元
分屬第一單元、第三單元
這對孩子來較能精熟18以內的加和減計算與題型
2.比較型題目分出來做活動
在加法題型裡,孩子最容易犯錯的是比較型
不清楚題意的孩子通常會以為是減
從一對一畫圈過程依題意判斷誰多誰少



<分析教材>
這學期試著學習
清水國小陳維民老師的階層式數學文本分析
把數學課本拿出來
一題一題分析
讀出課本的鷹架
找出課程脈絡(先教什麼後教什麼,解題方式.....)
用這樣的方式更能熟悉教材











<重整教學順序>
解讀教材後我發現
文字題會干擾我的加法計算
因此我決定不發課本
全部在黑板布題
讓孩子以小白板與花片來做18以內加法計算
(花片->劃圈->算式)
首先
先讓孩子發現10加一位數計算比較快
確立好目標後
發下兩種顏色花片
讓孩子依照黑板題目用花片算出答案(圖略)
練習幾題以後
開始拿掉花片
用小白板畫出計算過程(拿走幾個合成十)
再把畫圈圈的過程表現在算式上




    

(把手放頭上是讓老師知道他已經做好了)

接著請小朋友出來用自己的話說說看計算過程
以確認是否了解
當天作業用自己的話寫下來上課的歷程
再次檢視孩子吸收情況




<1-2比較型加法題型>
首先先複習上學期分析過的加法類型(還好大部分都記得)



第三種比較型題目上學期沒有分類
這次直接布題

教室裏有五個女生,男生比女生多6個,請問男生有幾個?

發給孩子小白板
請孩子用小白板孩子劃圈解題

其實想試試看
一上教的一對一劃圈方法還記得多少???
果然只有兩個孩子記得

其他錯誤的孩子都是誤把男生當成6個




然後請小朋友上來解說自己的解法
再回去題目看看有沒有怪怪的
應該怎麼改正呢
請錯誤的孩子自己拿回去訂正





接著再布比較型加法題型

直到全班孩子都會為止。

<教學省思>

我發現這著課本內容教
孩子很容易被課本影響寫出自以為了解的解題過程
然而 這樣的學習是不經思考的
唯有從錯誤中學習
才能夠是真學習。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一下第一週>開學典禮

今天是105年2月15日開學日
今天只有兩節課
八點半是開學典禮
想說第一節開學典禮大概也上不了課
上禮堂前指派小朋友任務~找出今天開學典禮三個重點
小蓁馬上跟我說,老師我怕忘記,可以帶紙筆上樓紀錄嗎
哎呀!真是個好方法!其他孩子都跟著小蓁拿著紙和筆上樓紀錄

今天我突發奇想想教孩子聽講的重點
孩子們認真的紀錄
回教室當然不能就只有這樣
和孩子們討論與歸納今天重點
什麼是重點?什麼該紀錄?
如何擷取聽講內容

孩子開始發表......
生:今天校長說台南地震的事
師:有紀錄的請舉手
班上六個孩子幾乎每個都記錄了(應該是第一個說的事吧)
師:為什麼要記錄這件事呢
生:因為死了很多人
生:因為不常發生
生:有些人因為地震很傷心
....................

還有呢?
總務主任說桌子壞了要更換、午餐自付一半、地震時保命三步驟.......

訓導組長說天冷要多穿衣服、檢查教室或校園有積水容器要處理、不要在學校放鞭炮以免造成校園髒亂.........
教導主任說學習的三種態度

哪些事情值得紀錄呢?重大事件、有幾個項目時(有1,2,3....)
開始歸納.......
歸納出三大重點
1.地震
2.天氣變化
3.校園環境維護

=================================================================
教學省思
上層歸納概念孩子並未成熟,需要引導
記錄學生發表時應該使用心智圖較方便做歸納,這樣孩子比較能看出脈絡
下次可提供孩子每人一本筆記本,方便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