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地位
從教材地位來看
二下第二單元 三位數加減
這個單元 最後一個學習活動 ~加減關係與驗算
是從"線段圖"發現加減的關係
進而用來驗算
(二)教材分析
到底是"教"教材 還是"用"教材?
這樣的理念影響著我用不同角度來"解讀"教科書
課本分四個活動~加數未知、減數未知、被加數未知、被減數未知
因為教材已經歸納分類過
若是照著課本一頁一頁一題一題教,孩子只是走在迷宮中
不知道目標在哪裡
不知道學這些要做甚麼
然而實際上孩子遇到的問題
並不會像課本清楚的告訴你
這是被加(減)數未知或加(減)數未知
若是孩子不清楚
他只會背算法
以我而言 不論是閱讀或者做事
我喜歡以宏觀的角度了解全盤
清楚的知道目標在哪裡
我走在甚麼路上
正在做什麼
接下來要去哪裡
會遇到什麼問題
怎麼解決
而不是瞎子摸象
霧裡看花去猜測
抽離分析教材後
我做了初步的想法
二、教學過程
有了這些想法後
我發現課本內容不符合我的需要
因為這裡有個缺口
那就是從文字題到算式填充題再到線段圖最後的解題是不順暢的
因為我無法在解題時
同時處理將文字轉換為算式填充題與計算
因此我開始將這四個能力做切割分段教學
(一)從舊經驗出發~複習線段圖
(二)板書~以節省上課板書時間
所有的題目分六類(和數未知、加數未知、被加數未知、差數未知、減數未知、被減數未知)
(三)寫出解題流程~文字題-->算式填充題-->線段圖
(四)學生工作單(與黑板題目相同)
(五)課後整理這段過程並寫下來
三、教學省思
依照題意列出算式填充題時,會發現有些孩子不需要依照題意列就能寫算出答案
在教學研究中提出這是屬於較高層次思考,因為孩子已經對題目內涵已理解,才能直接解題
不過並非所有孩子都有這樣的能力。因此,上課時,還是會先要求孩子依題意寫出算式填充題。不過,評量時並不會硬性規定,只要孩子算出答案就算對,畢竟已經會飛的孩子不能要求只能用走的,這是對多元解法的尊重。
數學概念零碎的分布在各單元裡,我以自己的解讀,讓孩子了解前因後果看見教材全貌。_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