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二下國語第三週>分段大意


康軒二下第三課種子的旅行

是小朋友第二次遇到的說明文
第一次是一下第四課文字的開始
為了區別兩種文體
二下做比較深入的比較

教學流程

一、找出層次,標示出a真人真事b思想感情


二、分別將每段各層次寫書來比較第三課說明文與第二課記敘文的差別
會發現記敘文會有b思想感情,而說明文並沒有




三、請小朋友共同討論找出分段大意,老師先不說,讓小朋友一起討論
每段請一個小朋友記錄下來,老師只負責聽,並提出疑問,小朋友自己討論寫下來







四、寫完後,拿出課本比對,在寫分段大意時,我們刪掉什麼,留下什麼


教學省思

以前每一課都是老師在主導著找出課文大意
這次試著放手讓小朋友自己討論
指導語是~請用比較簡單的字句寫出每段重點
接著就全部放手
孩子的表現令我驚豔
也看到孩子的潛力







<二下國語>課文結構與意義段


孩子升二年下學期,
對於課文自然段以及層次已經精熟
二下的目標在於希望能夠放手讓孩子找到課文結構以及意義段
因為自然段與意義段對於二年級孩子來說不需告知名詞
藉討論與操作找出意義段





教學流程
一、分段和分層次,是孩子預習時 做的,因此每個人都能正確的完成。

先給課文內容,請小朋友用剪刀剪下層次。
開始排課文順序

二、從末段"行道樹的心願"找出與前面的關聯層次,例如"伸出綠色手臂歡迎小鳥來住"是屬於"
城市青翠漂亮"或者"每個健康快樂",這部分沒有正確答案,只要是小朋友說得出理由,都可以接受。從這裡可瞭解孩子對內容的理解程度。


不過在做這件事時,有幾個孩子不大能夠了解意思,也就是無法體會出行道樹的感受,於是
我請孩子站起來,眼睛閉著,由我念出課文,讓他們想像自己是行道樹。


有小鳥來住,看到小鳥在做什麼呢?讓大家乘涼,看到誰在乘涼?你有什麼感受?
***用身體來感受大樹,將課文立體化

三、再將段落排出來,把每個層次的關鍵詞找出來,也就是找出名詞跟動詞。

四、將所有關鍵字,做歸納上層概念時,小朋友腦力激盪找出行道樹的家(環境)、工作,以及心願。

五、用背面紙將剛才上層概念貼在上面

六、左邊是課文,右邊是課文結構




七、最後再用一張背面紙,作課文仿寫,也就是反過來,按照環境、工作、心願寫下細目,最後寫成一篇"我是oo"短文。

教學省思

在操作(二)中從末段找課文線索
孩子有點困難
例如哪些是屬於對城市的心願,哪些是對人的心願
因此在回到課文中
把課文用表演的方式立體化
讓小朋友感受一下
這部份是暑假中在薩提爾模式中學習到的方法
把內容視覺化能夠讓讀者更了解其中脈絡
從末段找線索最主要的是要教孩子分與總的概念

多操作幾次,讓孩子熟練以後
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做。
一點一滴積累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