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9日 星期五

<教室裡的阿德勒>閱讀筆記201801




初心

回首教育路上的百轉千迴,那些讓我更加圓融練達的生命體悟

帶著宣揚荒野和靜思語理念踏入教職

      都市長大的我,野外對我來說是好奇的也是危險的.和朋友參加荒野保護協會,經過一年的解說員訓練,課堂上與室外課,讓我對大自然與各種動植物更認識更了解,因為這樣,我很想把這樣的美好給更多的人.而準備師資班考試時,我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要廣博的學習,因為這樣,我可以把自然觀察與課本結合,這是一項多美妙的學習,準備師資班考試雖然辛苦但他同時伴隨著對知識的禮讚與渴望.
     我的母親是慈濟資深委員,從小我耳濡目染靜思語,早已會背誦,卻不曾領略它的意義.在我結束一段感情後,這些靜思語一一閃入我的腦海,我讀著月刊領略著靜思語的內涵,救贖與陪伴我走過情傷,我發現這樣的美好,而孩子是我們未來的希望,於是我帶著這兩個初心幸運地踏入教職.

花蓮偏鄉教學初體驗

       初任教師就在好山好水的花蓮玉里,偏鄉老師流動性很高,行政職幾乎都是一堆菜鳥.我一進去就帶高年級導師兼訓育組長.行政職對我來說不難,因為有很多前輩可以詢問,然而對於高年級的孩子,我是第一次教,很特別的是那年擔任高年級導師的四個班級老師都是菜鳥大家都在摸索著.我真的把自己宣揚自然的美好以及靜思語帶入我的班級.
      記得那年的歲末是星期五,隔天就是新年元旦放假.我帶著全班孩子在最後兩節課做冥想寫下新年願望,全班孩子有一半以上流著眼淚寫下省思與願望.當我開心的跟同年段老師分享著這件事時,夥伴們跟我開玩笑說,那兩節是體育課,我們三個班級在籃球場打球打得很開心,只有你們班孩子教室,你們小孩流眼淚應該是因為哭說不能上體育課還被老師關在教室難過地流淚吧!!
      這是一位初任教師懷著偉大的理念走入教學現場,當年的我只看到自己,而沒有同理孩子.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是欣賞這樣的自己執念,雖然作的不是很完美.


教學路上的挫敗

教師成長歷程影響著教學與班級經營,學生同儕與我的道德標準拉鋸產生無力感
      我很努力的備課與教學.然而青春期的孩子在五年級下學期開始狀況百出.從小,我的家教甚嚴,我很少跟同學出去玩,媽媽給我最完美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在品格上,父母的要求極為嚴格,要說文雅的話不能說髒字,說謊做壞事一定被嚴厲處罰,而母親也曾把錢放在桌上,考驗著我們是否正直,我也一直是個乖小孩乖學生,不會反抗與逾舉.
      因此,我認為小孩子就是要謹守本份乖乖聽老師的話不能做壞事.為了怕孩子出狀況,我嚴格監控每個細節,舉凡掃地作業大小事項,我全部要掌控.最後落得我很累,然而在高壓高要求下傷害的是師生情感.我突然發覺我在學校不快樂,反觀隔壁班的男老師們,與小孩打成一片,在我認為是天理不容的行為下,他們覺得那是小事,是孩子必經過程,夥伴們陪著孩子打籃球,偶而還會開玩笑,而我一直是戰戰兢兢,深怕哪個孩子又闖禍.
      我發現,我每天在學校都在拔河,與孩子們拉鋸.我每天在反省,到底哪裡出錯?是我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還是學校的問題?然而那些曾經感動我給我方向與信心的靜思語我全部都拋開了.
      多年後的現在,細細回想這段歷程,若用冰山理論來檢視:我嚴格的監控底下潛藏著焦慮與缺乏安全感,我的期望是能夠教出乖巧懂事認真的學生,不容許出錯,然而我最深的渴望是成為一位好老師.想要有人稱讚我得到認同.我不曾看到自己努力的找方法堅持改變與勇敢面對的正向資源,而用自責來反映我的無力與無奈.
     阿德勒說:示弱者才是強者.當年的我認為當一位老師就是強者,不能低頭.但老師也是人,也有力有未逮,也是有極限的.若是當時的我能夠承認這些極限,臣服學生給我的考驗,給自己多些掌聲與愛,或許我能夠長出智慧做得更好.
     我也應該要跟那兩年陪伴我卻因為我的言語或行為傷了你幼小的心靈孩子們道歉.然而這些挫折教會我如何更慈悲與同理每個學生.

成長

轉換跑道教低年級

不知如何跟小野獸們溝通,慢慢摸索教學方法從挫敗中爬起來

      教完兩年高年級,我因為家庭因素請調到苗栗偏遠六班小學校教低年級.從高年級一下子到低年級教一群正在適應小學生活的小二學生溝通,對我而言,我要修正很多,以往教高年級,老師說什麼學生一聽就懂,而低年級的孩子,我得要用最簡單的語言最簡單的方法讓他懂讓他了解,真的需要好多的調整.
     我從書上從同儕上不斷請教與學習,慢慢適應抓到帶低年級孩子的要領.我突然發現,相較於高年級,我更適合帶低年級.對於高年級孩子,老師需要適時放手,抓住大方向;而重視細節的我,教低年級是再適合不過了.低年級孩子像張白紙,當低年級老師每個細節要照顧到,在高年級老師看似簡單的一個口令,對低年級孩子來說,是要跨越的一個門檻呀!例如:若要高年級孩子整理抽屜,只要一聲令下,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做好,即使做不好也懂得掩飾.然而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是一年級,抽屜怎麼整理,書怎麼擺,都要老師教.於是,我在低年級與孩子們的生活如魚得水.

老師也要學習與成長

     在溫老師的書中提到:面對班級經營的困境,他的優先順序是百分之七十的教學能力提升,接著才是百分之三十的管理與輔導.溫老師透過優質教學來吸引孩子,進而減低管理及輔導工作.
      這段話我非常認同.在教了三個循環的低年級以後,我對於相同的教材覺得毫無新鮮感,從表象來看,我能夠抓住孩子的心,而我心中隱隱覺得還缺少什麼。在學校,我常常看見我教過的孩子,升到中高年級以後,變成我不認識的孩子.我開始思索,在他低年級時,我給了他什麼能力,讓他可以在往後的學習歷程中帶得走.
     於是我開始從教學方式的改變開始.透過實體課程研習,網路自學,閱讀專書等方式,改變自己的觀念,試驗著各種教學,慢慢在教室中做改變.當我的視野變寬變廣時,我就能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待不同的孩子,會多一點同理,多一點慈悲.
    然而,面對低年級孩子,每天還是有許多輔導與班級管理事項得處理.

慈悲與智慧

阿德勒與薩提爾及托勒各學派萬流歸宗

    閱讀溫老師這本<教室裡的阿德勒>在我心中時常浮現出自己初任教師以及面對孩子各種問題時,心中那份無力感,不斷地點頭.去年寒假上了薩提爾研習,試著用冰山理論,探究自己各種行為底下的“感受”和“感受的感受”“期望”“渴望”找到自己的資源.接納各種感受,就像托勒說的“覺察”與“臣服”每個當下,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的是~老師也是人,在面對各種學生問題時,要能夠”覺察“,先安頓自己,平靜下來”放下小我“對於教師角色的”執著“看見自己的極限,接納自己的情緒,做好”課體分離“,再以同理心跟同樣有著各種情緒的孩子,正向好奇的協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問題,進而找到自己資源.
    然而,如何做到一致性的表達呢?萬法唯心造,一切都得回到老師自己本身.我期盼自己不斷透過閱讀體驗記錄與省思,向內觀照覺察,挖掘自我內在的寶藏,讓身心靈平和安定,才能一致性表達,面對各種人生挑戰.
    








2018年2月8日 星期四

20180207溫老師數學研習記錄

主題:數與量
內容:一 加減乘除教學脈絡
           二 低年級“時刻與時鐘”
行動
課本的解說計算方式何不讓孩子自己寫出自己的思考表白,才能發現卡關在哪裡(課本範例是最好的老師)
運用聆聽的方式能提升注意力
不拿出課本上課,全程使用小白板或者學習單,提升注意力,具體操作需要但是要留下紀錄(小白板)
課本是最好的老師


<回顧舊經驗>
溫老師的數學教法曾經實施過兩個班
第一個班是將題目印出來,分組做分類並且命名,最後做統整.花很多時間,但是學生常錯的比較題型沒有深入探討.(沒記錄)
第二個班教線段圖是使用溫老師的方法不過我把題型分類的太學術(被加數已知未知 加數已知未知 …..真的不適合低年級小孩)blog教學記錄
後來做了修正,把比較型拉出來重新教學.一年級比較型教學記錄1 教學記錄2
<省思>
我印象中教過的幾個班級到底教了什麼?步驟是什麼?竟然讓我覺得很模糊
可見得長期紀錄是非常重要的
人真的不能夠太相信自己的記憶(這時候就知道後悔了)
以上這些記錄還不夠我做真實的修正
比我厲害的人必我更努力
像溫老師麗雲老師一些神人級的老師都不斷的做教學記錄
把自己的教學做成紀錄是努力的方向
<行動>
一上先不引入線段教學,不過必須要有讀題的基本分類(併加 添加比較加,拿走減 相差減比較減)
在比較題方面,翰林教科書編排很好,拉出獨立的小單元教(重點要放在畫圈)
一下可以使用題型分類與自己出題
二上引入計算題的思考表白與線段圖的解題方法(和林數學有編入)
二下從題型 自己出題  線段圖 計算  答案熟練,這樣才能遷移到中年級以上多位數的加減
教學省思與行動(二上)
1.用圓形版鐘面大格與小格都寫下來加深印象(不能只有撥時鐘操做,要記錄)
2把二十四小時制用千格板製作,小組共做二十四小時做什麼事,並且用彩色筆立體化
3.讓學生再複製到空白版上,感受時間經過多少格.

研習筆記:

一 加減乘除教學脈絡
        (一)一碼歸一碼:計算題與文字題分開處理(這部分在我教低年級第三循環已經發現要分開教,否則會互相干擾)
                     計算題:思考表白
                文字題:題型分類
      (二)製作學習單做統整學習
                   *計算題類型(一次進位 二次進位 ... 一次退位 二次退位......)
                    *學習單製作原則,老師寫越少字越好,讓學生自作自受(神解釋
                           *用俯瞰的角度來發現學習模組可以遷移到各種學習,這才是一種素養.
      (三)教學脈絡
                  1.尋找序列2.發現模組3.解決問題4精準溝通

  計算題也能訓練思考能力?聆聽能提升注意力,監控計算過程每一步,推敲題目數字的可能性(自己出題),發現模組創造出題樂


   (四)文字題怎麼教(讀題建立後設認知,出題成為主動學習者
       1.預測-什麼時候用加法?(了解孩子對於題目的認知)
       2.讀題分類編碼— 讀課本題目圈出關鍵字
           加法題型:併加型~ …和…共要
                             添加型~先....再....共要   有.. 又有...
                             比較加 ~ 

          減法題型:拿走減   相差減  比較減 

以上的文字題缺少的是一箱櫻桃比一箱590元的草莓還要貴1600元
3.習作辨認~不計算只讀題目來做題型分類,用螢光筆圈出關鍵字
4.自己出題~學生自己出題—>共同討論訂正—>若不會出題,課本可參考(分類編碼)例如將題目分成三句或四句(比較型)
5.用線段圖來做表徵協助解題
線段圖教法(使用10以內數字以及千格板輔助)
羅列各種加減題型—>約定共同畫法—>在小白板上畫線段建立量感 —>單純練習畫線段圖與算式以及簡單文字題(如下面第二張圖)



文字題的策略能力:聆聽題目分三句  讀題建立後設認知 探索符號可能性  線段解題好工具



(三)除法分分樂
先從為什麼要除發明除法直式算式
孩子,老是搞不懂「商」的位值要擺哪裡?
★ 大人的「除法直式」省略了什麼,讓孩子搞得「霧煞煞」?
★ 什麼是除法直式「分分樂」?跟「積木」分分看,有何連結性?
★ 除法直式「顏色」、「分層」,為什麼對初學者如此重要?







用四色筆來代表四種積木的換單位歷程,並且用百位國十位國個位國來區分各種單位能夠防止被除數不夠時要補零的卡關
再以聰明國和麻煩國來拆鷹架.讓孩子在算時比較安心
(四)多位數乘法~孩子補零好安心


1. 個位量十位量百位量不同顏色標明。
2.  x(乘號)、倍數、複製的數字以藍色標明。
3. 標註各數字為「個位量」、「十位量」、「百位量」


(五)大數框框樂~四位一框全壘打

一億以的教學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