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教這個單元要花好多力氣,因為孩子總是迷失在要先加減還是先乘,又或者看到一堆不同單位的數字,拿來就亂加亂乘。然後老師不斷的全班補救,個別補救......落入無奈的循環中....
今年用不同的方法上這個單元。首先,我翻閱這次評量的範圍,第四單元是公尺和公分,第五單元是乘法(二)教乘法交換律和十幾乘以2或3,第六個單元是乘與加減兩步驟想要有充裕的時間來上。
我決定先教第五單元乘法(二)作為第六單元的暖身,接著再教第六單元大魔王........
壹、教學思考
我想先從孩子的聽力理解下手,因為有些孩子看到文字題先投降,沒有耐心讀題。因此,我想先用口頭布題,讓孩子用自已的方法解題。
當孩子可以從聽力解題以後,再回到課本邊讀題,邊解題。
換句話說,這個單元我教了兩次(口頭布題+文字解題),總計花了近三週的時間跟孩子慢慢磨。
貳、教學流程
一、從口頭布題開始(先思考),再上台解說(二下翰林數學領步驟乘法和加減口頭布題與解題)
確認孩子對這種題目可以理解後再進入到課本。(全程使用小白板解題,沒有打開課本)
二、分析題目,破解解題關鍵~穿著一年級數學外套的單位量或數量。
以下面這題來說
一盒紅豆餅有6個,媽媽買了5盒,被弟弟吃掉5個,剩下幾個紅豆餅?
{改為一年級數學題目}
媽媽買了30個紅豆餅,被弟弟吃掉5個,剩下幾個紅豆餅?
{改為二上乘法基本題}
一盒紅豆餅有6個,媽媽買了5盒,一共買了幾個紅豆餅?
所以課本的題目是一年級的基本加減題+二上二年級乘法基本題=這個單元的題目
再看這一題:
娟娟買15盒餅乾,琪琪買12盒餅乾,每盒餅乾有4個,娟娟比琪琪多買幾個餅乾?
{一年級基本加減題型}
娟娟買15盒餅乾,琪琪買12盒餅乾,娟娟比琪琪多買幾盒餅乾?
{二上乘法基本題}
每盒餅乾有4個,3盒一共有幾個餅乾?
為什麼要分析題目破解題目的密碼,是因為當孩子發現這裡頭有著基本的一年級基本加減題時,無形中會增加信心,不再被落落長的題目所嚇到,這是從解題心態下手。
上面兩題已經出現先乘後加減以及先加減後乘的的樣貌了。
三、閱讀題目,找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一盒紅豆餅有6個,媽媽買了5盒,被弟弟吃掉5個,剩下幾個紅豆餅?
從題目在問剩下幾個紅豆餅來看,以孩子的數感來說,會想知道媽媽買幾個紅豆餅,被弟弟吃掉5個才會有剩下?
因此,要先算媽媽買了幾個紅豆餅。再算被弟弟吃掉五個,剩下幾個。
接著,題目沒有直接說媽媽買了幾個紅豆餅,而是用二上的乘法基本題來布題,因此,依據老師教乘法概念時,通常會要孩子圈出單位量,再畫圖紀錄,根據畫圖紀錄,列出乘法算式,進而解出媽媽5盒,共買幾個紅豆餅。
⏫圈出單位量
⏫畫圖紀錄(幾個幾,是多少的多少倍,也就是多少乘以多少)
三、寫出做法,先算甚麼?再算甚麼?
分析題目從文字題最後面讀回來,並圈出單位量後,我們先不解題,而是把先算什麼(寫文字),再算什麼(寫文字)記下來。
四、列出算式寫下答案
叁、教學省思
1.現在孩子聆聽能力普遍下滑,以口頭布題可以增加專注力,而且從孩子紀錄老師布題時的關鍵(圖或文字),就可以了解該生對題目的理解與專注力。
2.數學的教學就像接力賽,教材間的橫向與縱向的連結非常重要,因此把每個單元扎實的學習才是王道。
3.數學不僅會算也要會說(除了答案對,還要講清楚)不斷從孩子的講解中,提出問題(例如為什麼5+3,5代表什麼?3代表什麼?為什麼要加)探究下去,才能找到孩子解題的盲點,有時候我不需要講解,孩子就能從老師的提問中,發現自己錯誤的地方。
4.比較題的觀念很重要,一年級基礎要打穩,比較題的加減是低年級數學的大魔王,很多孩子常常不看題目,而是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減,這部分我常提醒孩子,不要用這樣的方式來解題,要先把題目看清楚,找出主角,再找出關係(甲比乙大,換句話說乙比甲小),先確認哪個大哪個小後再來寫算式。
5.這個單元教了兩次後,七成的孩子都可以答對率百分之九十,剩下的三成,再利用課餘時間再補救,不斷的要孩子說清楚講明白,不斷釐清,這次的評量結果,後段孩子可以答對八成。
6.教學不能趕進度,一步一腳印,步步踏實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