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一下>語境與詞語

怡辰老師線詞成文
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寫法
初階:不會使用者,將該詞語在課文出現的那段抄下來。
中階:將各個詞語分別寫出造句。
高階:在一篇短文中同時使用線詞。

詞語的使用需在語境中,才能明白孩子是否能夠正確使用。
低年級孩子的詞語能力還未成熟
除了上課加強孩子詞語能力以外
並非造過詞就算了
詞語要用才算是真的學會

從生字到造詞
擴充詞彙的方法有同義詞、反義詞、詞素覺知
目前還是全班共同造詞
未來目標希望能夠教會孩子自學
降低生字教學時間
這樣才能夠增加寫作教學時間

一、自由式~從日記中看看孩子寫的內容,使用多少沒教過的詞語,就可以了解孩子詞彙量。這篇日記中"愛護"是沒教過的字與詞。


圖一  圖書室閱讀書籍心得


二、課文重要語詞讓學生用在小日記中:國語第三課<新的計畫>一課,讓小朋友在正確的地方放入"計畫"這個詞語
圖二 第三課課文詞語運用


三、從生字詞語教學孩子造的詞,挑出常用的詞語,由於是這些詞語並非課文裡出現的,經由老師的解說後,先請孩子們口頭造句,並歸納該詞語使用時機,最後挑出兩個重要詞語讓孩子配合日記主題書寫(例如朝會宣導事項、腳踏車安全宣導......)。
其實這項功課難度頗高,除了要仔細聆聽宣導重點外,還要適時的使用這兩個詞語,普通程度的孩子可以使用一個即可,另外"仔細"是加分題,適合程度高的孩子。

圖三 國語課生字詞語教學 用學生造的詞 請學生口頭說出造句 再選出兩個詞語"首先"、"仔細"
請學生在日記中使用。



圖四今天宣導腳踏車騎乘安全,要找出三個重點,再把這"仔細""首先"兩個詞語放進去

圖五 兩個詞語順序可以不拘

圖六  日記開頭雖沒交代背景,兩個詞語還可以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一下康軒數學>第二單元 有多長

<教材分析>




<教學流程>
一、觀賞扉頁動畫
二、佈題~公主要送卡片給王子感謝他,請問卡片紅邊和藍邊哪邊比較長
三、小朋友自行操作,並將做法寫再白板上

 圖一  點數藍色紙條上的小點點(裁切點)



 圖二  用紙條複製紅邊
 圖三  再用紅邊放在藍邊比較

四、每個人上台發表自己的作法

 圖五  上台實際操作給全班
 圖六  上台示範操作
圖七 剪下紙條複製紅邊和藍邊 

圖八 複製紅邊,再確認是否剪下以後一樣長(好細心) 

圖九  紅蘭紙條放一起比較,得到藍邊比較長 


 圖九  用一扠比較看看
 圖十藍邊比一扠要長很多
圖十一 紅邊比一扠多一點點 

 圖十二  複製紅邊
 圖十三 寫出自己的做法
 圖十四  說說看自己的做法
圖十五  歸納全班做法,統整測量長度時可使用的方法


<教學省思>
以前教這裡時
為達教學效率
常常下的指令就是
用附件的紅紙條複製紅邊
藍紙條複製藍邊
再請小朋友將兩條紙條放在一起比較出藍邊比較長

然而這樣操作是屬於低層次的教學
孩子們只是依照指令操作
並未動腦筋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這跟美勞課有差嗎)

這學期開始
為培養孩子聆聽、表達、思考能力
把學習權還給孩子
數學課變成老師佈題
孩子思考、討論、表達
一起統整一起歸納出來

孩子的想法有時是出乎老師的意料
例如在比較紅邊和藍邊時
有個孩子用手在紅邊上點十二下就說紅邊長十二
請他上台示範時 他點的方式是用食指隨性點(有長有短)
很明顯的沒有邏輯概念
這是讓我驚訝之處
我是著引導孩子  你的手指這樣點是十二而老師點二十看法不同怎麼辦
這樣的做法沒有公信力
要實際拿出正去說服別人
相對於用一扠的方法比較能夠說服他人

實作、操作、思考、表達、討論、歸納
我的數學課風光不同以往慢慢顯現出趣味。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一下日記>學習紀錄兒童朝會重點


這週擔任導護,每次學生朝會該提醒該叮嚀的說太多,今天晨讀讀了<<超從容時間管理術>>
加上巡視校園時
發現孩子抄完聯絡簿
就開始聊天
想著全校孩子分享善用零碎時間閱讀這件事

首先,
詢問全校學生
上天給每個人最公平的什麼?
高年級孩子說是時間
沒錯
不論是有錢人還是窮人
大家每天都是24小時
不過
假如珍惜時間那時間就像鑽石一樣有價值
若是每天浪費時間渾渾噩噩則時間向糞土一樣沒有價值
這都是看你如何利用時間

分享第一個故事
歐陽修的"三上"  廁上、馬上、枕上
再分享第二個故事
侯文詠<<親愛的老婆>>中寫的約會女朋友遲到
侯文詠不生氣很耐心的等待是因為利用等待時間閱讀

回教室後,跟孩子們說
今天的日記主題紀錄朝會老師說的重點
還有另一個任務是在日記裡面加上第三課教的新詞"認真"
午休是孩子們寫日記的時間
經過三個小時,
其實能夠記得多少我也不知道




圖一 經過四個小時記憶是零碎的,不過把新詞加入日記了



圖二 這個孩子沒寫今天朝會老師故事的重點,寫的是下課跟老師重述故事重點這件事



圖三  寫出人事時,內容略過,新詞有使用


圖四  專心聽的孩子寫出重點,又能把細節寫出來,雖然不完整,但有些樣子了


圖五  專心聽,不過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侯文詠追女朋友的故事,沒紀錄歐陽修部分,不過新詞用得還算合理。





圖六  請寫得好的孩子上台唸,同儕學習



今天導師時間品格老師到校上"常禮舉要課程"
教導孩子生活禮儀與生活自理能力
我覺得很棒
今天品格老師教孩子
1.跟父母晨昏定省
2.整理服裝儀容
3.早睡早起
4.自己摺被子

為了讓孩子了解什麼是今天品格課的重點
我們先大家討論發表
再歸納
今天日記就是把這些事情寫下來
還有
要藏兩顆鑽石(新詞)

這樣的作業我希望孩子學到的是認真聆聽,聽出重點,用文字表達重點,在語境中使用學過的新詞

這些能力是日積月累 急不得的
建立書寫的信心才是我的目標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一下康軒數學>18以內的加減(2)

<1-2比較型加法教材分析>
課本分為兩種題型
第一種題型未知數比已知數多,求未知數--->這部份是上一節課重點


第二種題型一對一配對後,多出來,求未知數---->這一節重點




<教學目標>
1.熟練題型
2.能用自己的話解釋算式

<教學流程>

1.複習上一節,並請小朋友說出重點


2.佈題A


3.學生開始解題,寫在小白板

看似寫對了,但還是要每位孩子上台說說看自己怎麼想的

4.發表





這部份是確認孩子能夠依照題意,畫出題意並寫出算式

5.佈題B,再請小朋友寫出被加數、加數代表的的意思



6.開始發現孩子的盲點


8+9=17
8到底代表8位小朋友還是8塊蛋糕
9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說出是多出9塊蛋糕







全班6位孩子,只有一位寫對



我們開始討論,到底是8個小朋友,還是8塊蛋糕
老師提醒從單位來看,8個小朋友可以加9塊蛋糕嗎?(因為不同類,所以無法相加)
那這個8到底代表什麼呢?
回到題目來看,並對照小白板的圈圈
題目說"有8個小朋友,一人拿一塊蛋糕",看看小白板"蛋糕"旁邊的圈圈一對一畫了8個圈圈,
所以是表示一人拿一塊蛋糕,八個人總共拿了8塊蛋糕
8塊蛋糕才能加上多出來的9塊蛋糕總共17塊


7 .請錯誤的孩子回去用紅筆訂正

 這個孩子還不懂意思,再叫來旁邊解說後,回去訂正。



這位寫得最完整


8.佈題C


9.請小朋友解題,並來跟老師個別解說

結果發現,孩子對於衣架、衣服,到底哪個比較多,會搞混
原來孩子閱讀題目時,太過草率,只唸一次,就開始畫圈,開始寫算式,沒有好好思考
個別指導後再回去訂正,確認都會了











這位還要再做補救,題目意思搞不清楚。

<教學省思>

1.低年級教算式要常常讓孩子說出被加數、加數代表的涵義,才會是真正了解。
2.發表、討論、復述是很重要的過程,目的在於一再確認孩子是否真正了解。
3.兩節課教3題,真的很花時間,不過,教學不是講求效率,慢慢教慢慢滾出數學概念雪球,剛開始比較慢,但我相信一切是值得的。